im电竞官方网站纽约人最钟情的庭院设计)讲起。当年,大量移民涌入纽约,城市为了容纳快速增长的新移民,兴建了很多既便宜又易于快速建造的唐楼。
当时已经通行1811年实施的曼哈顿网格,而一栋唐楼刚好能塞进25乘以100英尺的地段,极具规划上的经济效益。1867年前,这些楼的占地比例高达90%,很多室内房间欠缺阳光甚至没有窗户,其居住的密集程度十分惊人。今天要讲的就是纽约是如何从以前恶劣的居住环境熬到现今成为全球高档楼盘的聚集地。
纽约驰名的“哑铃型”唐楼,是1867立法后演变出来的。从平面图看到的楼与楼之间十字架型的洞是为了方便位于地块里面的单位开点窗,目的是保证每个单位的日照和通风。当时的土地占有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八十。
1901年im电竞官方网站,纽约重新立法(Tenement house act of 1901)规定占有比例要在百分之七十或以下,而且对那些不人道的光井也加以规管,其法案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的保障沿用至今,造福了不少纽约人。
↗Ernest Flagg在1898年的作品,受巴黎式庭院所启发,占地比率是53%(照片来源:黄家骏/黄宁馨)
随着天井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阳光和空气跟密度是一种互相取替的关系。Ernest Flagg,James E. Ware等翘楚在十九世纪末发展出的中央庭院概念便是为了在尽用土地资源和确保居民福祉之间取得平衡。
面对中央庭院的单位虽然勉强满足了居住的最低要求,但这些庭院狭窄,居民们往往会透过窗户直视着对面的邻居,在私密度和景观上的缺陷表露无疑。直到电梯的普及化,楼宇能够更好地垂直发展,这些问题才有所好转。
The Dakota Apartment是因电梯的发明而突破过去六层高度软限制的早期先例。人们透过底层的庭院直达放在四个角落的电梯,体现公共空间与流动空间的完美结合,同时也预示了二、三十年后如Apthorp, Belnord, Astor Court等高端住宅的建筑发展史。
位于上西城的Apthorp建于1908年im电竞官方网站,其豪宅的地位吸引了不少美国名人入住im电竞官方网站,过去住客包括名嘴Conan O’Brien,经典歌手Cyndi Lauper,60分钟时事主播Steve Kroft等等。它如此受著名影星的欢迎必有它的原因。
正因为它足足有140乘以100英尺的诺大庭院,占有比例跌至四分之三。而且它的单位大多面向中央,正好满足一些公众人物对于隐私和安保的要求。如今Apthorp还屹立着,叫价更高达每平方英尺两千多美金,绝非等闲之辈可以随便入住。
说到纽约的庭院房不可不提Astor家族。他们作为活跃于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商,替纽约引入了不少欧式宫殿庭院风格的建筑,而且他们独爱内向性的房子,因此把房子建到地块的边缘,令每平方尺的土地物尽其用。他们把纽约Perimeter block的精髓发展到极致,Apthorp等极尽奢华的楼盘都是他们的杰作。
如今,庭院的形状和尺寸格式各异,其室内和室外一墙之隔,可这墙蕴藏的故事是上几世纪纽约人以生命和血汗获取的经验累积而成的。例如Bjarke Ingels Group的VIA 57 West便是体现庭院建筑语言现代化的最佳例子。BIG曾言,这项目是结合了美式摩天大楼(skyscraper)和欧式庭院(couryard)的庭院塔(Courtscraper)。
我认为它最成功的元素是运用了纽约perimeter block且接受城市网格的规范,同时把这么正规和有限制性的建筑体块剥开,揭示内部的庭院。它面向哈德逊河的角落降到街道水平,另一个东北的角落则有35层高,形象大胆创新。
这不单是视觉的考虑,还是为里面的单位提供了光、河面吹来的风和河套景色,解决了纽约庭院房各个历史先例的局限,为光与密度这竞争性的关系提出突破性的思维。
讲起当代的作品,我想引用墨西哥事务所TEN Arquitectos的Mercedes House。同样处于曼哈顿的上西城,虽然它不至于是Perimeter block,但它对庭院的创造性想象也非常值得研究。它的庭院分成两份,分别面向南面与北面。设计以光影定义庭院用途,这些室外空间透过阳光的照射,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发挥作用。
此外,考虑到它在纽约的地域性,我为这设计提供了两种解读。第一,它运用对角线的建筑语言,打破了曼哈顿压迫感强的网格传统。网格于东西南北大致对齐,不少住宅项目的单位面向一个方位,向北的单位便难以吸收阳光。Mercedes House引入对角的轴线,令住宅在日照的问题上有所解决。
第二,熟悉纽约的朋友应该对越往高層樓宇越窄的「金字塔」式建築不陌生。Mercedes House层层递进的建筑语言虽然并非为了遵守1916纽约实施的街影法(1916 Zoning Resolution),但这种手法洐生的空中庭院和对房间日照的改善则与受街影法限制的建筑集体不谋而合。
Mercedes House向北的庭院阴暗凉快,向南的庭院阳光普照,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用途与服务人群。北边的可以作为夏季轻量运动,遛狗的场地,南边的则可供秋季晒太阳,泳池等用途。这项目的特别之处正好带入下一个讨论:纽约的庭院除了好看,还承担着什么使命?
从“哑铃型”的唐楼讲起,过小的天井容易成为垃圾的堆放处。纽约严谨的网格规定楼和宽大街道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胡同小巷。有在纽约生活过的都清楚,人们习惯会把垃圾横放在大街上,有时候更会堵塞整条行人道,对途人造成走动上的不便。
纽约人的废物往往无处安放,古时候有些人会直接扔到天井这种楼房间的空隙。现代社会里,有些小的庭院还保留着废物暂存的功用。譬如我本人的公寓大楼里,庭院则是用作摆放丢弃的大型家具和建筑维修的工具杂物等。其他的大楼则会把空间用于回收、垃圾分类等任务。
更多的时候,中庭透过绿化和美化,形成高端住宅的小花园,独供居民休憩享用。Apthorp,Belnord, Astor Court借鉴巴黎式的庭院,摆放一点盆栽与室外家具,加上阴凉的气候,环境顿时变得优美清雅。庭院的本质在于住客的共同拥有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社区空间。
纽约的庭院的确蕴含了特别的象征性,未来在城市里的住宅项目若能好好利用庭院的设计,在纽约特有的城市密度与日照考量的角力上取得平衡,肯定会为建筑的实用性和乐趣生色不少。